寶寶買保險有哪些誤區?寶寶保險媽媽不要盲目購買

本文已影響4.77K人 

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給寶寶買各種各樣的保險,小編身邊有朋友從寶寶還沒出生就開始研究保險,等孩子出後後仍然不知道要選什麼,能感受到寶媽對於寶寶買保險的重視。

但是由於保險專業術語太多,信息不對稱,寶媽們對保險認知水平不足和選擇的參差不齊,經常讓寶媽們在選擇保險時走入不少誤區,下面是保寶團隊整理出寶媽們最容易進的誤區,看完這幾個誤區,相信寶媽不會再盲目購買保險了。

1、孩子是寶,所有的保險都給孩子買了

正確做法:先大人,後小孩

保險最應該保的是“發生事故後對家庭而言損失比較大的人”,這裏的損失指的是經濟,不是情感。說難聽點,孩子沒了,對父母經濟收入影響不大。但對家庭經濟支柱來說,無論是罹患疾病或是身故都會導致家庭的收入驟減甚至歸零。家庭經濟收入陷入這種狀態之後,還拿什麼撫養孩子?家中老人怎麼贍養?這纔是最要命的問題。所以在做家庭保險配置的時候,總預算要合理分配給大人和寶寶,大人的預算要遠高於寶寶,不能因爲捨得給寶寶花錢,於是大把錢都花在寶寶買保險上,而大人卻沒有多少預算去買保障,只能“裸奔”,畢竟大人遇到的疾病或意外風險要比寶寶高很多。所以,儘管寶寶是爸爸媽媽的心頭肉,但家庭經濟的纔是整個家庭保障的重中之重。

大人的保障要考慮到自己出事以後的收入補償,一般身故保障需要做到自己收入的十倍。這麼看來,大家一般買身故險的30萬保額是遠遠不夠的。對於年收入20萬的家庭來說,身故保障要到100萬以上的保額纔夠,這可不是意外險,而是包括所有身故原因的保障;疾病保障至少50萬以上,考慮到通貨膨脹的因素儘量還要更高。

保險是避風港,知道必須買又不想多買,買不足保額的話,出點事兒就不夠用。何況幾十年以後,其實就算買到了目前這個保額,未來也要加保或是考慮其他的保障途徑,靠一份保險保一輩子是不現實的。

寶寶買保險有哪些誤區?寶寶保險媽媽不要盲目購買

2、保險這東西,不出險不返還就虧大了

正確做法:先保障,後教育金

在確定要給經濟支柱和寶寶買保險以後,最關鍵的問題就是買什麼險種,最大的坑就在這裏——保險公司會緊抓媽媽們又想有保障、不出事又想有返還,還要有收益的師奶心理,設計出了很多“保險不保險,理財不理財”的四不像產品,絕大多數的產品都是保額比總保費只高了一點點,保障的槓桿低得嚇shi人,這種保險一點都不“保險”好嗎——出事賠不了大錢,理財又發現比一年期定存利息還要低。

爲了大家方便理解,可以舉個例子,對於一個年收入20萬的家庭來說,給寶寶買一份一年1萬的保險,交十年,重疾保額12萬,大學時每年發放教育金6000元,看起來好像佔了保險公司的便宜,可實際上呢?年收入20萬難道寶寶生病拿不出12萬嗎?但萬一得重疾需要一百幾十萬的醫療費用,12萬卻是杯水車薪。再加上18年以後,每年雞肋的6000塊教育金真心不算什麼。要是像我國過去20年的通貨膨脹水平,說不定以後6000塊只夠給大學裏的寶寶約會一次了。

所以,看好了——對於重疾和教育金的兼顧,表面上看起來很美好,實際則是白買了,兩個目的都沒達成,還花了不少錢,疾病保障都沒買夠就想一起搞定教育金,讓本末倒置的水平又提升了一個檔次。

大家可以看看代理人給做的計劃書,或是已經買了的保險,是不是大部分都是我剛纔說的這樣?這種保險的名字通常叫做XX教育金計劃(萬能型)或XX兩全保險(分紅型)。買了這種保險的媽媽們可別錯以爲自己持家有道,不出事也不吃虧,你的保險計劃還有漏洞,需要嚴肅地重新考慮哦。

寶寶買保險有哪些誤區?寶寶保險媽媽不要盲目購買 第2張

3、找誰買?親戚朋友鄰居

正確做法:先自己研究,後購買

根據賣保險套路一般都是從熟人開始賣,因爲有最基礎的信任,受到人情單入坑的人不在少數,保寶的媽媽也是入坑了。大家也都清楚,很多保險業務員學歷並不高,而且都是培訓幾天就上崗,保險這樣一個非常複雜的金融產品,專業術語非常多,就連一個保險科班畢業的學生都不一定看得明白,我不敢相信那麼多業務員都是很專業的;如果要找業務員,建議找保險專業學歷較高的業務員,會相對靠譜些。在整體的保險環境中,保險經紀公司會比業務員好一些。其實買保險並非一定業務員,業務員不過是保險公司的一個渠道而已,每個業務員只能代理一家保險公司的產品,因此,一般都是被洗腦了的。很多保險業務員基本都是一知半解,還經常會誤導寶媽們去選擇,被忽悠時說的很好,自己也不研究,到真正需要時才發現與自己要的差之千里,可是沒有後悔藥。

寶媽先自己研究,自己鑽研挑產品比問業務員要靠譜很多,而且現在互聯網保險盛行,出了不少良心產品,先學會看產品;畢竟保險是跟隨我們長期的天使,我們要挑一隻能力強的天使。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