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別人打,我要教他打回去嗎?

本文已影響2.53W人 

孩子被欺負,我該怎麼辦?

孩子被別人打,我要教他打回去嗎?

孩子被欺負,家長該不該介入呢?關於這個問題,央視著名育兒節目《超級育兒師》曾經做過一次調查,有3772位讀者進行了投票。其中投票第一位的是選項“第一次不還手,老師父母解決不了,如果有第二次直接打回去”,達到了37%。第二位:“直接找老師,讓老師解決”。(22%)第三位:“捱打就直接打回去”。 (21%)第四位:“自己想辦法解決“。(8%)

在回答這一問題之前,我們先回顧一下孩子打人的原因。

動作能力優於語言發展。

上臂力量控制不足

物品所屬權不清晰

從小被暴力對待

通過回顧,我們先明確一個觀點: 孩子本身沒有傷害他人的本意。6歲之前無論有意識或無意識的攻擊都沒有傷害的意識。

場景:

3歲半的西西和2歲的敏敏在院子裏邊玩兒,突然兩個孩子因爲什麼事情起了爭執,西西拿拳頭打了一下敏敏的臉,敏敏隨即大哭起來。

錯誤應對一:

敏敏的爸爸衝到兩個孩子中間,一把抱起自己女兒,衝西西吼道:你幹嘛打她?你再打他我就打你!

西西爸爸站在旁邊看着這一幕,再看敏敏,已經被嚇壞了。

分析:

作爲家長,我們看到自己孩子被欺負,都會很心疼,但首先要剋制自己的本能衝動。否則,一個“任性”的家長只能培養出一個任性的孩子。

可以想象,如果不是西西爸爸的剋制,那麼兩個小朋友之間的打鬧就會變成兩個大人之間的一場戰爭。

錯誤應對二:

對孩子說:“沒事的,又不疼!”“敏敏是大孩子了,賴哭貓羞羞喲!”

正確應對:

觀察孩子的情緒,如果孩子有比較強烈的情緒反應,家長再介入。有時候家長看着像是打的動作,其實只是孩子們在表達親密。所以我們要以尊重孩子的感受爲標準。

1、嘗試說出孩子的感受,"爸爸知道寶寶疼了"、“寶寶很委屈是嗎?”

分析:

尊重孩子的感受,尊重孩子對自己身體的選擇權和決定權。3歲之前的孩子這一步很關鍵,基本上做到這一步就會有很好的結果了。

2、傾聽並引導孩子。

分析:

能夠用語言表達自己的孩子還會再繼續訴說,請家長重複孩子說的話來表示自己的傾聽。不評判,不反對指責孩子。

3、運用蘇格拉底式提問來啓發孩子:

“你想接下來怎麼做?”

“如果下次再發生這種事,你要怎麼做呢?”

“怎麼能夠避免發生這種事呢?”

“我能做什麼幫助你呢?”

“我小的時候曾經發生類似的事,我是……”等等問題來充分啓發孩子,幫助孩子找到他自己的決定。

分析:

孩子是在錯誤中成長的,他需要來自自己身體及內心的體驗。這個過程就是訓練和成長!

4, 詢問孩子是否需要自己的幫助,當他需要時及時提供幫助。充分表明當需要幫助時父母會全力以赴地幫助他。

分析:

這是父母對於孩子的信任,通過信任來讓孩子發現自己的能力和信心。

教孩子自己學會和小朋友相處

總體而言,學齡前的小朋友打架,不建議家長主動主動參與。一方面正如上面所講的:6歲之前孩子打架,不論主動或是被動,都沒有傷害別人的本意,家長可以用自己不參與的行爲告訴他: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矛盾,鼓勵孩子們自己解決問題。

如果孩子表現出茫然無措,那麼可以教他下面幾個步驟:

直視對方的眼睛,大聲說:不許打我!打人是不對的!展現一種勇敢的,非暴力的風度。

如果對方不予理睬,那麼不要理他,徑直走開。

如果對方尾隨,那麼要告訴家長和老師,尋求幫助。

事實上,小孩子打架,多象一陣風,來得快去得也快,往往上一秒還打得不可開交,下一秒又親密地在一起玩玩具了。通常在家長跟孩子共情的一步,孩子的情緒已經被安撫。

有個心理學實驗很能說明這種情況

有ABC三位媽媽,面對一個被打的小孩子來到媽媽面前訴說自己被打了的事情,看看三位媽媽的迴應。

A媽媽聽到後,不由分說劈頭蓋臉一頓數落“你還好意思回來說?別人打你,你不會打回來呀?這麼沒用呀以後打輸了別回來告訴我!去!”孩子聽到後悻悻地走開了。

B媽媽聽到了,轉過身拉着孩子的手,看着孩子問道“你痛嗎?讓我看看。。。”孩子把胳膊伸過去給媽媽看,剛纔還委屈的小臉瞬間很堅定,說“已經不痛了!”說完就登登登跑開去玩了。

C媽媽聽到孩子的話,頭也不擡,依舊摸牌打牌就像什麼都沒發生的一樣,孩子默默站了一會,低着頭抹了抹眼淚走開了……

孩子感受到的,就是孩子學到的。孩子從你這感受到了愛,他就學會了愛;孩子從你這感受到了冷漠孩子就學會了冷漠……你希望孩子學到什麼呢?

發生了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發生後我們的態度和決定,這纔是孩子會真正學會的,也是我們真正能夠教給孩子的。

教孩子如何“動手”,自我保護

對大一點的孩子來說,情況又會複雜一點。許多爸爸媽媽會擔憂,網絡上有太多極端“凌霸”的例子,面對凌霸我們應該怎麼辦?

多數情況下,爸爸媽媽可以不介入孩子之間的紛爭,但是如果被欺負的情況持續發生,我們要教會他自我防衛。

美國校園裏發生過一個這樣的例子:一個體格弱小的小男孩面對其他孩子的凌霸,語言警告無效後,選擇了反擊。因爲平時練過搏擊,所以“大獲全勝”。而旁邊的“吃瓜小朋友”也對詞表示了佩服。

爸爸媽媽們除了要培養孩子勇敢、樂觀的個性,還要讓孩子多多接觸社會,多交朋友,最重要的是重視孩子的體育鍛煉,讓孩子身體強壯,在危險到來的時候能夠保護自己。

總之,面對孩子被欺負,如果情況超出了自己的控制範圍,尤其是“熊孩子”背後還有坐視不理的“熊家長”時,我們一定要及時介入,做孩子的堅強後盾。

你家寶貝打架的時候,你是怎麼處理的呢?效果如何?歡迎您在評論區留言跟我們聊聊。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