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嬰兒的睡眠障礙

本文已影響2.13W人 

探討嬰兒的睡眠障礙

寶寶的睡眠質量好壞對其身心成長有着重大的影響,而科學的睡眠程序和良好的睡時常規,可以幫助寶寶們在夜間形成更好的睡眠並且成功克服各種可能出現的睡眠障礙。最新的關於中國嬰幼兒睡眠情況的調查報告顯示,約1/5參與調查的寶寶每週至少有3個晚上入睡困難。這說明,睡眠對於年幼的寶寶來說,同樣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本次調查主要面向0到3歲的嬰幼兒,針對其睡眠模式、習慣就寢時間、睡覺行爲等方面進行了調查和統計。其它類似的調查也曾在亞洲其他國家展開並得到了相似的結果。如在對日本344名3-6個月的嬰兒和18-21個月的幼兒調查中發現,19%的嬰兒和65%的幼兒患有終生性的睡眠相關夜間哭吵症;而在韓國,參與調查的218名嬰幼兒中83%有夜間驚醒情況,其中28%每夜哭鬧超過1次。

調研結果顯示:高達27.11%的中國兒童患有睡眠障礙症並由此導致睡眠時間的大量減少。據與會的劉璽誠教授介紹,睡眠障礙是在兒童睡眠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影響其睡眠的異常表現,它可由身體某系統生長髮育和環境相互作用產生的功能失調引起,也可由呼吸、神經或其他系統的疾病引發。而大多數嬰幼兒的睡眠障礙是由前者引起的。

寶寶的睡眠質量好壞對其身心成長有着重大的影響,而科學的睡眠程序和良好的睡時常規,可以幫助寶寶們在夜間形成更好的睡眠並且成功克服各種可能出現的睡眠障礙。如恆定的睡眠時間、每晚利用30-45分鐘進行3至4項安靜的睡前準備活動(如洗澡、按摩、講故事、擁抱)等,都可以大大幫助寶寶入睡。

  請不要這樣入睡

搖睡爲了讓寶寶儘快入睡,有些家長通常會把寶寶抱在懷中或放入搖籃裏搖晃,寶寶越哭越兇,搖晃得也就越猛烈,直到寶寶入睡爲止。

這種做法對10個月內的寶寶相當有害,因爲搖晃動作使嬰兒的大腦在顱骨腔內不斷晃盪,未發育成熟的大腦會與較硬的顱骨相撞,造成腦小血管破裂,引起“腦輕微震傷綜合症”。如果眼睛裏的視網膜受到影響,還可導致弱視或失明。

  陪睡:從寶寶一出生就應積極鼓勵他獨自入睡,並養成習慣。即使是新生兒,也不應與媽媽同睡一個被窩。

長期陪睡會令寶寶出現一種“戀母”心理,到了幼兒園甚至上小學的年齡,與媽媽分離還會很困難。由此寶寶日後容易患學校恐怖症、考試緊張症,對寶寶的身心發展不利。

培養孩子獨睡習慣一般從1歲開始,此年齡段的寶寶入睡較快,並已有了一定程度的自主意識。利用這些特點鼓勵寶寶獨睡,寶寶較易接受。

俯睡:專家已發現,嬰兒猝死綜合症與睡眠姿勢有關,特別是臉朝下的俯睡最具危險性。原因在於小嬰兒一般不會自己翻身,並且不能主動避開口鼻前的障礙物,因而呼吸道在受阻時,只能吸收到很少的空氣而缺氧。加上消化器官發育不完善,當胃蠕動、胃內壓增高時,食物就會反流,阻塞本已十分狹窄的呼吸道,造成嬰兒猝死。

蒙睡:寶寶頭部蒙在棉被下有兩大危害:一是被窩內溼度較高,加上寶寶代謝旺盛,容易誘發“悶熱綜合徵”,可致寶寶大汗淋漓,甚至發生虛脫。二是可能引起呼吸困難或者窒息。

熱睡:爲給寶寶保暖,有些家長嘗試使用電熱毯。殊不知電熱毯加熱速度較快,溫度也較高,會增加寶寶不顯性失水量,引起輕度脫水而影響健康。

因此,寶寶不宜使用電熱毯。若要用也只可睡前通電預熱,待寶寶上牀後及時切斷電源,切忌通宵不斷電。使用過程中,如果寶寶出現了哭聲嘶啞、煩躁不安等表現,說明身體可能脫水,馬上給寶寶多喝些白開水,通常就會平靜下來。

亮睡:嬰兒在通宵開燈的環境中睡眠,可導致睡眠不良、睡眠時間縮短,進而減慢發育速度。因爲嬰兒的神經系統尚處於發育階段,適應環境變化的調節機能差,臥室內通夜亮着燈,勢必改變了人體適應的晝明夜暗的自然規律,從而影響寶寶正常的新陳代謝,危害生長髮育。

  睡眠異常要警惕

孩子在正常睡眠時安靜舒坦、頭部微汗、呼吸均勻而無聲,如果突然出現打鼾、面紅等症狀的時候,很可能都是生病的前兆。所以作爲家長千萬不能認爲孩子只要睡着了就“萬事大吉”,而是要經常注意觀察孩子的睡眠狀況,以便及早發現各種病症的徵兆。

例如曾有調查顯示,在有打鼾習慣的兒童中,有超過60%的半夜會咳嗽,而已罹患氣喘的也達到40%左右;而有86%的氣喘兒童,半夜睡覺既打鼾又咳嗽———因而證明了打鼾、氣喘與半夜咳嗽的關聯性。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